CIMDA應香港科技園公司邀請,參加了兩場分別於11月18日及11月26日舉行的招聘會。此活動由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協辦,旨在吸引畢業於世界百大學府的頂尖人才。
中心的項目經理高威博士受邀在開幕儀式上代表 CIMDA演講——他指出香港十分重視高科技研發,擁有龐大的市場及職業發展潛力,又鼓勵內地專才來港工作, 把握創科產業蓬勃發展的機會。此外,高博士亦分享了CIMDA和香港科技園公司在促進創新科技方面的合作。在專才交流環節,許多求職者對我們提供的工作機會深感與趣,現場反應熱烈。
11月下旬的招聘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為內地畢業生提供來港工作的資訊及機會。不少同學在了解到CIMDA的科創項目及成果後,均表示希望加入本中心,成為未來的創科人員。
作為一間高科技研究中心,我們致力培養人才及促進跨境合作。我們期望未來繼續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緊密合作,推廣香港這個充滿活力的創新中心。
CIMDA今年再度參與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於香港科技園公司的展館內展出了屢次獲獎的長者護理系統¬—─CIMDA Care。
作為香港最大型的樂齡科技盛會,是次活動不但廣受長者和其照顧者的青睞,還吸引了不少政府官員參觀,當中包括財政司副司長 黃偉綸先生、發展局局長 甯漢豪女士、房屋局局長 何永賢女士,以及香港房屋協會總經理(長者服務)吳嘉雯博士等。參觀者均期望學習新興虛擬護理產品的應用和認識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透過是次展覽,我們與這些潛在用家正面交流,讓他們體驗系統的各項功能,收獲許多寶貴的意見。此外,同埸的參展商及其他行業人士亦參觀了我們的展位,了解CIMDA最新的創科成果,互相分享對樂齡科技的見解。
随着社會對樂齡科技的認知增加,公眾比以往對CIMDA Care更感興趣,當中的運動功能更備受關注。我們的團隊今年致力完善運動功能,提高動作及姿勢識別的準確度,務求為長者提供更高質素的運動指導。另外,我們於深圳及廣州亦展出了系統,明白樂齡科技產品的重要性和與日俱增的市埸需求¬—─適切的生活輔助功能和方便易用的設計都是護理產品不可或缺的元素。
我們會繼續了解不同用家的需求,精益求精,以科技為長者及其照顧者帶來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方式。
CIMDA於11月15日至19日參加了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高交會 2023),並榮獲主辦方頒發優秀產品獎。該展覽為中國最大規模的科技展會,在國際間享負盛名,許多優秀的科技公司亦受邀出席活動,展示他們的創新產品。我們十分榮幸能與頂尖業界人士一同參展,展出中心自主研發的樂齡科技產品CIMDA Care及大班體育活動評估系統。
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展會,高交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為技術專家及商界人士提供了分享資訊和探討合作機遇的平台。中心總監嚴洪教授和資訊科技業務發展經理李曼嬅女士出席了活動的開幕式,與一眾業界精英會面,交流對技術發展的看法。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接觸到許多跟CIMDA一樣對科研充滿熱誠的人才及機構,收獲許多開展新項目的靈感。
CIMDA應香港長者產業聯會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邀請,參加了11月17日至19日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隨著長者人口比例上升,社會對護老服務的需求相應增加,用家亦期望得到質素更高的服務和產品,這次博覽會以樂齡科技為主題,展出了為銀髮族設計的科技產品及技術方案,讓參觀者進一步了解護老市場的新趨勢。
我們很榮幸能向眾多銀髮產業界的專家們展示自主研發的長者護理系統CIMDA Care,並與他們分享我們對樂齡科技發展的願景和所作的努力。作為既實用又具娛樂性的多功能系統,CIMDA Care不但可以為長者的生活提供輔助,亦能協助照顧者的工作。我們相信它能有效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尤其適合應用在生活節奏急速的國内市場。
在這次博覽會上,我們有機會與不同的持份者交流,比如護理服務、健康教育、私營醫療服務界的工作者,及其他對樂齡科技有興趣的商業機構。憑藉在活動上得到的正面回饋,我們相信CIMDA Care在中國市場上有著龐大發展潛力。我們將致力精進技術,為長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更好的支援。
由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3於10月28至11月5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本年度的活動以「智慧生活 綠色科技」為主題,共設有38個展館及攤位,參展單位包括本地大學、研發中心、政府部門及其他科研機構。CIMDA在香港城市大學的展館中展出了最新的大班體育活動評估系統——它將熱身活動遊戲化,增強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士氣和積極性; 其自動及即時評估運動表現的功能則有助提升教師的效率。
該系統是CIMDA研發的兩項人工智能體育成績評估系統之一,多次於香港及中國內地的不同展會上展出,我們亦曾在上海的一所小學試行系統,並收獲老師和學生們的正面反饋。
除了實體展覽,嘉年華期間亦舉辦了35場網路研討會,中心資訊科技業務發展經理李曼嬅女士為講者之一,她以「以科技建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為題,向公眾介紹了我們最新研發的樂齡科技系統CIMDA Care。
是次為期九天的活動引起了公眾關注,我們很高興能藉此機會與眾多用家及業界人士交流、收集多角度的意見。我們的團隊對未來的技術發展充滿信心,亦十分期待下次展出機會。
CIMDA應香港長者產業聯會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邀請,參加了9月27日至9月29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50屆國際福祉機器展(H.C.R. 2023) 。
我們有幸成為香港展團20間企業的一員,在以科技和創意聞名的日本展出了我們最新研發的樂齡科技創新產品—CIMDA Care,與當地的參展商和參觀人士會面交流。我們的系統和創新想法獲得了許多支持,其未來發展及在海外應用的可能性亦備受期待。
中心資訊科技業務發展經理李曼嬅女士亦受邀在商貿配對環節中代表CIMDA演講,向當地的供應商、投資者和其他潛在商業夥伴介紹及推廣CIMDA Care。
透過這次展覽,我們獲得了與日本樂齡科技界專業人士交流的機會,更深入了解當地銀髮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當地的市場需要,這寶貴的經驗促進了我們的研發工作。
國際福祉器材展 H.C.R 是日本最大的國際型輔具展,為家庭護理和康復等產品之專業展。
CIMDA代表於9月18至23日到訪上海,向當地企業、學校和長者機構介紹及推廣我們研發的兩項人工智能運動分析產品和樂齡科技產品—CIMDA Care。
我們的技術和市場策劃團隊受每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邀請,進行會面交流及辦公室導覽,了解其正在研發的各種技術。同時,我們向對方展示了CIMDA的創科成果,就未來合作計劃進行深入探討。
我們亦受邀參觀了由當地政府營運的長者機構,觀察長者的生活模式,了解場內的數碼服務如何輔助他們的生活。當地的長者護理服務發展讓人印象深刻,我們亦從中看到CIMDA在發展數碼化護理服務方面的潛力。
在行程的最後一站,團隊到訪一間當地小學,展示並試行CIMDA兩項自主研發的運動評估系統。透過師生反饋,我們收集到不少寶貴意見,這有助進一步增強CIMDA系統的功能。
這次上海交流為CIMDA帶來了嶄新的啟發,令我們有機會收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而他們的正面回應也增強了我們對拓展中國科技市場的信心。
CIMDA 受邀參加9月17日至9月19日於深圳會展中心(福田)舉辦的首屆深圳國際智慧養老產業博覽會,展示了自主研發的長者輔助系統—CIMDA Care。
作為一個全方位護老系統,CIMDA Care擁有四項功能:提醒、運動、娛樂、聊天,適合在家居或院舍使用。希望透過人工智能輔助長者生活,滿足運動、娛樂和日常需要,改善他們及其照顧者的生活質素。
是次展會由深圳政府舉辦,以「智慧科技聚鵬城 老有頤養圳幸福」為主題,吸引了全球約200多個展商參加,更展示了超過1000款樂齡科技產品及技術。CIMDA有幸成為其中一員,透過是次展會與行業專家及科研人員們進行會面交流。
我們期望未來在世界各地的樂齡科技展覽中跟更多不同人士見面,分享我們的技術及創新理念,共同探討以樂齡科技減輕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
今年夏天,CIMDA提供了實習機會予十一位分別來自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及滑鐵盧大學的同學,令他們可以實踐工程學、電腦科學、數碼藝術等各主修科目的知識。
實習期間,在同事的指導和支援下,他們探索了3D建模、設計、編程,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通過完成導師指派的工作,他們亦熟習行業通用軟件如Blender、Zbrush和Vscode的應用。
我們十分感謝他們在這兩個月的努力和貢獻,也很高興見證了他們的成長,祝願他們未來一切順利。
點擊這裡查看同學們的分享。
CIMDA於8月11日至13日參加了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第八屆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2023 (GAES),展示最新研發的人工智能樂齡科技產品。我們亦十分榮幸獲大會邀請成為演講嘉賓,中心資訊科技業務發展經理李曼嬅女士以「以科技建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為題,作出分享。
李經理的演講強調科技對於創造年齡友善環境及滿足長者需求的重要性,並結合本港和全球各地的數據和例子作出闡述。同時,她介紹了本中心為建構年齡友善城市而研發的創新產品—全方位長者輔助系統CIMDA Care,講解系統如何幫助長者的日常生活。
這是CIMDA第二次參加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有幸以參展商及演講嘉賓的雙重身份再度與各界交流。我們會積極聆聽業界人士及用家的需求,並在未來開展新項目時採納這些寶貴的意見。
人口老化是重要的全球性議題,我們將參加不同的海外展覽,向世界各地的專家及各持分者介紹我們的樂齡技術,分享見解。我們期望通過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創建適合所有人的年齡友善社會。
CIMDA應邀出席由黃金時代基金會於8月12日舉辦的第二屆智齡世代大獎頒獎典禮及黃金盛宴。本中心的重要成員,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鄺得互教授及張澤松教授,與中心資訊科技業務發展經理李曼嬅女士,及其他成員一同出席了這次活動。我們的團隊十分榮幸於「康健服務及優質生活」範疇中獲得銅獎。
智齡世代大獎旨在表彰可為長者帶來更佳生活質素的創新產品及服務。而黃金時代基金亦致力鼓勵不同機構探索樂齡科技的可能性,為長者及其照顧者建構一個更友善、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中心的獲獎發明CIMDA Care是適合居家使用的人工智能長者輔助系統,具有四大功能—提醒、運動、娛樂、聊天。希望此系統能為長者提供日常生活的支援,並帶出更多樂齡科技的潛在好處。
透過是次活動,中心與不同的用戶及行業機構進行會面交流,期盼未來能為樂齡科技創造更多可能性!
CIMDA接受香港電台節目《凝聚香港》的訪問,並由我們的資訊科技業務發展經理李曼嬅女士介紹了我們最新研發為分析運動數據而設的兩項人工智能技術。
我們的技術運動項目評估系統及AI跑步系統可將傳統體育課轉化為耳目一新的沉浸式學習體驗,大大提高學生的士氣和動力。此外,兩個系統都能準確地實時評估學生的運動表現,及輔助老師的評分工作,減輕他們的工作量。系統容易安裝及使用,價格相宜,希望更多的學校能安裝並受益。我們熱切期望這些創新科技能為香港體育課帶來改革。
《凝聚香港》在香港電台32台播出,介紹香港的創新科技藍圖、初創企業、歷史建築等內容。你可在鏈接重溫我們的採訪片段。
CIMDA在香港科學園成功舉辦了分享會—「人工智能改革:以創新科技融入體育課程」,展示了兩項為提升體育課質素而設的AI科技。此活動由香港科學園聯合舉辦、香港城市大學、青年會書院及全數維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媒體代表也應邀出席。當日有70多位校長和教師,以及自香港科技園的租戶公司分別在實體及網上參與了這次活動。
我們很榮幸能夠邀請到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學院的代理院長石燦鴻教授,和青年會書院的助理校長譚志聰先生作為嘉賓,各自分享了對人工智能和運動科技應用在體育課的見解。來自青年會書院的學生示範如何使用及分享用後體會。
第一項技術是運動項目評估系統,可以遊戲化體育課的熱身活動,包括:跳繩、開合跳、抬膝跑、掌上壓和仰臥起坐。使用時,用家只需佩戴輕便的腳踝帶,方便易用。通過遊戲化熱身活動,該系統可以提升學生在運動時的士氣和動力,長遠改善整體運動表現。
另一項技術是AI跑步系統,可以準確地實時監測跑步表現,模擬大型跑步比賽。用家只需在跑步時佩戴一個識別標籤,跑道上的鏡頭會自動實時偵測跑步時間和速度。系統提供自動即時評估,方便教師和學生追蹤進度,從而訂立合適的目標,改善身體狀況。
我們的技術可以令體育課變得更高效,促進學生健康和減輕老師的工作量,及改善體育課的體驗。這兩個系統價格相宜,容易使用,設備簡單及可快速安裝,可應用於超過35人的學校班級和體育機構。
如果你對我們的技術感興趣,或想到校體驗,請聯繫 info@innocimda.com 並提供日期和時間。
欣悉本中心成員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奪得多個獎項,我們謹向他們致以祝賀。
獲獎成員及其研究項目詳情如下:
• 孔臣祺、張可欣、王詩淇及李皓亮(CIMDA成員)以項目“Echo-FAS: Acousticbased Face AntiSpoofing” 獲得金獎。
• 鄺得互(CIMDA成員) 、王詩淇、孫圳昊及王萌以項目“Learning-based Genome Codec” 獲得銀獎。
• 王哲、謝旻及嚴洪(CIMDA成員)以項目“Holistic AI-based Battery Health Tracker” 獲得銅獎。
恭喜!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一年一度的盛會,展示及評審來自世界各地的約1,000項發明。
CIMDA於4月12至15日參加了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香港國際創科展2023。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領袖、科技專才、城市規劃專家及政府官員齊聚在這年度創科盛事,共同探討最新議題,合作建構更智慧、更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領域發展迅速,CIMDA的創新項目亦與時俱進、緊跟潮流。是次活動為CIMDA提供了向公眾展示最新技術及與業界建立聯繫的機會。我們展出了兩項最新的AI解決方案: 運動項目評估系統及AI跑步系統。它們能同時監察及準確評估多名學生的運動表現,從而提升體育課的效能,並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我們亦將熱身活動遊戲化,令體育課更富趣味性。許多參觀者對這創新的教學方式表示肯定,並與我們探討了協作的可能性。此外,我們展出了長者輔助系統CIMDA Care,不少來賓在親身試用系統後給予我們正面的評價。
除了CIMDA獨立展攤,我們亦受創新科技署(ITC)邀請,跟其他InnoHK研究中心一同在ITC展館中展出我們的科研項目,互相了解彼此的技術、交流對行業發展的看法。本中心總監嚴洪教授也出席了是次活動,向在場的傳媒及嘉賓介紹了我們在張量計算、機器學習、多媒體及生物醫學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們期待在八月份的展覽中與你見面!
恭喜Professor Coralia Cartis獲得兩項殊榮 ─ EUROPT Fellow和SIAM Fellow。
Prof. Cartis是牛津大學數值優化(Numerical Optimization)系的教授,也是數學系的研究員和導師,以及是CIMDA的重要成員。她的研究領域廣泛,包括數值優化、演算法開發(algorithm development) 、以及各種問題類別的分析與實踐(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for various problem classes)等。
EUROPT旨在促進不同地區的研究人員在連續優化(continuous optimization)領域上的交流。每年,它頒發EUROPT Fellowship以表彰在連續優化研究領域中傑出的研究人員。Prof. Cartis已獲邀在2023年8月23日至25日舉行的EUROPT研討會上為EUROPT Fellowship作出演講。
SIAM是一所國際機構,以出版刊物、會議等方式與成員分享數學知識,令他們能夠將數學理論應用於實際、工業或科學領域中。而SIAM Fellowship是一項獎項和獎學金,為表彰優秀成員對該學科的貢獻而設。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Prof. Cartis的研究,可瀏覽此鏈結。
CIMDA在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書院舉辦了工作坊,為中小學的體育老師介紹及推廣本中心的最新AI技術。當日有教育局代表及九名教師出席,反應熱烈。
我們介紹了以下兩個系統,並由學生作出示範。
• 首先是Body Fitness,一個容易安裝而且富趣味性的系統,可以將體育課的熱身活動遊戲化,同時評估學生運動姿勢的準確度。
• 而另一項創新發明AI Runner Track是一個跑步系統,在學生經過跑道上的鏡頭時,可即時偵察學生身份,並自動評估他們跑步時間和速度。
這兩項創新發明可以同時評估多達 35 名學生,供教師評分時作參考,提高學生和教師的效率,並提供嶄新的學習體驗。
工作坊期間,老師對我們的技術十分感興趣,亦提供建議改善發明。我們期待與更多學校合作,以創新發明為體育課帶來積極影響。
我們非常感謝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書院提供場地,並讓學生參與測試。
如果你想到校體驗,請聯繫 info@innocimda.com 並提供日期和時間。
欣悉鄺得互教授在本年榮獲兩項殊榮!他獲得科睿唯安(Clarivate)2022年「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的「跨領域項目」嘉譽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in Cross-Field),及與他的博士後研究員 ─來自山東大學的元輝教授,以項目「 三維視覺編碼通信理論與方法」奪得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科學技術獎,我們謹向鄺教授致以祝賀!
鄺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的首席教授,以及是本中心重要的成員。他擁有豐富的研究成果,他合著了三本研究書籍、八篇書籍章節以及超過300篇技術論文。他還是部份IEEE學報(IEEE transaction journals)的副主編,包括:進化計算(Evolutionary Computation)學報、工業信息學(Industrial Informatics)學報、神經機械學(Cybernetics)學報。根據科睿唯安的報告,鄺教授的文章在過去十年被引用超過13,019次,有10,139篇論文引用了他的作品,他的H指數(H-index)為53。
科睿唯安的「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名單,會列出具重大及廣泛的影響力的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他們在過去十年發表多篇被高度引用的論文。這些研究人員因為他們在21個指定研究領域的某個領域或多個領域的傑出表現而被嘉譽。
而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科學技術獎旨在通過獎勵機制充分調動我國圖像圖形學領域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圖像圖形學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
Terry Lyons教授於2022年11月2日在牛津大學進行了一場公開演講,主題為“Signatures of Streams”。是次演講主要針對高中學生、家長及教師,他分享了開發多模態流(Multimodal streams)如何對醫療保健、金融和計算機技術產生重要影響。
是次演講亦在YouTube上公開,在上傳七天內便達到數千次觀看次數。我們很高興看到 Terry Lyons教授的分享讓不同地方的普羅大眾閱覽。
您可以點進鏈結觀看這場公開演講
Terry Lyons教授是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和聖安妮學院的院士,以及本中心重要的成員。
CIMDA於11月2至5日參加了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GIES) 2022,為全港最大型的樂齡科技公眾教育活動,向各持份者提供一個對話和協作的平台,促進樂齡科技普及應用。
本中心在博覽中展出了多功能長者輔助系統CIMDA Care,引起了眾多社福界從業員、長者、照顧者及公眾人士的關注,他們在親身試用系統後對我們的技術作出了正面的反饋。通過與不同人士及機構溝通,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到用家的需求,這些意見有助中心在未來開展新項目。此外,中心總監嚴洪教授出席了是次活動,與在場的業界人士及科研人員交流研發長者服務及產品的心得。
活動期間,主辦方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代表亦參觀了我們的攤位,了解中心的研究範疇及動向。
我們期待在下次活動中展示最新技術、與更多用家互動交流!
CIMDA於10月13日至16日(星期四至日)參加了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國際資訊科技博覽,並展示四項最新研發的主要發明。參與者們對這些研發表示興趣和積極反饋。
是次博覽中,其中兩項新研發是My123D和虛擬新聞主播。前者是3D動態捕捉影片編輯器,可依據使用者的動作生成3D動畫,迎合創作者的需求;後者是一個程式,可追蹤使用者的表情和嘴唇動作,並投射到虛擬角色上進行新聞報導。這項技術可提高新聞廣播的娛樂價值。
此外,我們準備了一個實時互動屏幕,令參與者能夠親身體驗人工智能姿勢評估技術,以更了解我們的創新概念。他們亦可以試用長者輔助系統 ─ CIMDA Care。
本中心的總監嚴洪教授也參與了首日活動,與同場的研究人員及各合作夥伴會面交流。
請繼續關注我們 11 月的展覽!
CIMDA於9月1日參加了在香港科學園舉辦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香港分會場。眾多科學家、學者、投資者及政府官員齊聚在這世界級的人工智能盛事,探討這方面最前沿的議題。而CIMDA有幸受邀參展,於場內的互動展區與各家創科公司一起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
我們在展覽中介紹了中心的主要研發項目,包括張量計算、面部圖像分析、體育影片分析、數碼娛樂及生物醫學數據分析。中心總監嚴洪教授出席了是次活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業界人士交流經驗及分享對人工智能最新發展的見解。通過這些對話,我們探討了與不同公司協作的可能性,同時以各自對科技的獨有觀點互相啟發。
我們期望在未來的活動中跟更多不同人士見面,分享我們的技術及創新理念!
今年夏天,十位分別來自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職業訓練局的同學加入了本中心實習。
實習期間,他們在我們的科研人員的支持和指導下,探索了機器學習、動作捕捉、實時視頻分析和 3D 建模應用。
我們也很高興與另一位才華洋溢的本科生——江誥綸同學進行交流,他年僅13歲便被城大的智能製造工程學錄取。他定期訪問我們的中心,以更深入了解程式設計 ,並與我們進行研究交流。
在此,我們感謝他們的貢獻,並為他們的進步和成就感到欣喜。祝願他們一切順利。
點擊這裡查看同學們的分享。
CIMDA於8月5日至7日(週五至週日)參加了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第七屆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2022(GAES),向業界和大眾展示我們為老齡化產業而設的最新技術和解決方案。
我們主要介紹了由本中心研發的人工智能姿勢評估技術,及長者輔助系統 CIMDA Care。CIMDA Care 是一項輔助程式,旨在為長者改善生活質素及提供娛樂,包括:通知、運動指導、 媒體娛樂和人工智能聊天功能。其多功能及簡潔的設計,不僅獲得了普羅大眾和有需要的長者的關注,也引起了專業人士的興趣。我們期望與不同業界的專家合作,以更先進技術為老齡化產業研發更多適切產品。
本中心的總監嚴洪教授出席了首日的活動,與參與者分享了他對創新的見解。我們期望與不同的機構展開合作,並參加不同展覽,分享更多研究成果!
教育局今天舉辦了體育與 STEM融合教育的Zoom 網絡研討會,有超過 200 名教師、研究人員和教育系校友參加。他們分享了有關將人工智能應用於體育的見解,以協助學生和相關教職員。
本中心的總監嚴洪教授深入介紹了人工智能跑者識別技術,通過結合運動科學、人工智能和娛樂,提升學生的表現,同時減輕教師的工作量。該系統利用機器學習、號碼布識別和人工智能姿勢評估等技術,準確識別學生,評估他們表現,為練習和培訓提供針對性建議。這些及時建議能有效改善學生的運動表現,快速及自動的評估系統也能輔助教師的工作。
會上,嚴教授亦與香港城市大學知識轉移處的副處長劉楚儒博士,和青年會書院的譚智聰老師,一起分享有關使用“智能追踪”和“心率監測系統”,來提升學生在體育課的有氧運動表現,以及如何令師生的整體學習體驗更充實和有價值。
參與者對講座內容產生深厚興趣,並積極發問。我們期待與不同的學校合作,進一步推廣人工智能在體育方面的應用。
欣悉本中心的項目統籌和董事謝旻教授獲歐洲科學和藝術院頒予院士名銜,我們謹向謝教授致以祝賀!
謝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學先進設計與系統工程系及數據科學學院的首席教授,研究範圍廣泛,當中包括:系統信度與質量控制、工業統計、系統工程。謝教授已出版超過300份期刊論文及十本共同著作;其博士學生超過60人,服務於學術界、業界、金融界,皆有一番成績。2006年,他亦膺選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表彰他在系統與軟件信度研究和發展上的成就。
歐洲科學和藝術院院士一銜,是對謝教授在科學和社會上作出的貢獻的一大肯定。謝教授表示:「從學士到博士,我都在瑞典完成,如今獲得歐洲學界的肯定,心感欣喜。」
歐洲科學和藝術院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是國際科學院組織 (InterAcademy Partnership)的其中一員。後者由超過140個國家及地區的科學學院、工程學院、醫學院組成,建構出一個國際學術網絡;而前者則是個由科學家和藝術家組成的非牟利學會,於1990年在奧地利薩爾斯堡成立。它不單是一個高學術性和高認受性的機構,更是跨國和跨領域學者間的重要交流橋樑。如今它已有兩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院士,當中包括34名諾貝爾獎得主。
12月23日,嚴洪教授、李曼嬅女士、吳麗賢女士代表CIMDA應邀出席香港工業總會(FHKI)舉辦的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聯盟會議(AIRAHK),會晤了一眾本地業界精英。
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聯盟是由香港工業總會旗下的創新及科技發展委員會成立,旨在匯聚業內持份者,促進本港業界的協同與相關技術的發展。是次會議成功集合了AIR@InnoHK 創新平台支助的各研究中心,一同探索FHKI能為眾研究成果帶來的商機。
在會議中, CIMDA與同業的專家們分享和交換在香港營運高科技產業的經驗與心得,獲益良多。我們期待在來年參與更多業界活動,為香港的人工智能及高科技產業帶來更進一步的發展!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向本中心總監嚴洪教授頒予院士名銜,以對嚴教授作為一位多產學術發明家表示高度肯定, 並表彰他的出色研究成果為社會福祉、經濟發展和生活質素帶來實質且有利的影響。
嚴教授和他研究團隊的發明遍及多個領域。他們的研究不但廣受關注,其中許多技術已授權業界投入實際應用,並屢次獲獎, 譬如:嚴教授研發的實時嘴唇語音同步和臉部動畫系統贏得香港最佳移動娛樂軟件獎。該系統已授權予多家電訊公司, 大大幫助它們拓展本地和海外的多媒體信息業務。
「這對我和研究團隊來說,是莫大的榮譽與鼓舞,使我們更有衝勁在 跨學界科研上再創佳績。」——嚴洪教授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由來自全球各地的大學,政府機構及非牟利研究中心合辦。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只會頒予學術發明家,是相關領域中最高的專業榮譽。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此項好消息的詳情,可瀏覽此鏈結。
欣悉範歆琦、Ali Shahid 和嚴洪在ACM 國際多媒體會議 2021中,榮獲國際微表情挑戰賽的第二名,我們謹向他們致以祝賀!
該團隊成功研發了一種技術,以自監督方式學習特徵點,並在參考圖像和所需圖像之間生成密集運動來捕捉臉部表情細微變化。 其獲獎論文 "基於深度運動重新定向與遷移學習的臉部微表情生成" (Facial Micro-Expression Generation based on Deep Motion Re-targeting and Transfer Learning) 展示了如何透過借用宏觀表情生成的資訊,來解決訓練數據不足的問題,並應用在深度轉移學習上。他們在幾個臉部表情數據集上均取得好成果。
ACM是全球最具規模的教育和科學計算協會,它視計算一門科學和專業, 並為促進其發展而提供資源。ACM 國際多媒體會議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會議, 亦是讓行內專業人才展示多媒體領域科學成果和創新工業產品的重要世界級盛會。
您可以點進鏈結觀看團隊在會議上發佈論文的影片。
CIMDA正在招聘中!
嚴洪教授最近為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在ZOOM上舉行了招聘講座。參加講座的學生來自多個學院,包括:工學院、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
嚴教授在講座中不但介紹了本中心的重點科研項目,還分享了本中心成員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和數據科學的研發成果應用於商業項目上及其發展前景。
本中心位於香港科學院,為員工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氣氛輕鬆又有善;加上有趣的研究和商業項目推陳出新,是個充滿了新鮮感和挑戰的地方!
我們將在2021年10月29日為香港城市大學的學生舉辦另一場網上招聘講座,詳情將在城大網頁公佈。
你也可以點按左面的招聘海報查閱職位空缺的詳情和要求。
期望在下一場招聘講座見到你!
嚴教授於牛津DataSig研討會系列上演講,主題為「多維大數據的共聚類分析」。共聚類是非監督式機器學習的一種方法, 能從龐大的多維數據陣列找出相似的模式,並對其進行提取和分析。嚴教授的團隊已為共聚類發展出張量和超平面模型, 不但在多份具權威性的研究期刊上發表論文,更已在美國獲得專利。
在研討會中,嚴教授講解了共聚類理論和計算機演算法,也示範了將其應用於基因數據分析、預測蛋白質結構、藥物療效評估、細胞影像及面部表情識別的方法。
研討會結束前,嚴教授和Professor Lyons表示牛津和CIMDA之間的合作將會更密切,並會舉辦更多聯合研討會。而他們的學生更有機會成為演講者,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如錯失了當天的研討會,請點進鏈結 收看錄影和簡報內容。
DataSig由一眾世界級學者統籌,他們來自頂尖大學及具領導地位的研究機構, 如:牛津大學、The Alan Turing Institute、UCL等。它致力進一步發展特征為本的基本數學工具, 並將它們引入可能取得重大成果的環境中。DataSig正舉辦一系列關於數據科學的網上研討會。
今年夏天,我們很高興有九位來自城市大學的優秀學生成為本中心的實習生。他們分別來自於理學院、工程學院和創意媒體學院,具有不同的專長。
為期兩個月的計劃為實習生提供培訓及工作經驗,讓他們可以在本中心探索多項科研專題, 包括:動作捕捉、機器學習、電腦視覺、智慧城市、WebGL、OpenGL、Vulkan等。
在本中心的指導下,實習生們可以在職場實踐學科知識。 希望他們能從而對前程有更清晰的認知和期望,並為將來的學習或就業做好準備。
藉此機會,我們希望感謝他們對本中心作出的貢獻。祝願他們前程錦繡。
點擊這裡查看實習生們的分享。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教授祁力群教授將會到本中心,進行為期兩週的訪問交流。
祁力群教授是位著名的數學家,在多份國際期刊上發表過360多篇論文,其引用率極高。 他不單建立了半光滑牛頓法的超線性和二次輻合論(The superliner and quadratic convergence theory of the Semismooth Newton Method),還是發展重構優化方法(Reformulation methods in optimization)的重要人物。 祁教授於2005年倡導了特徵值於更高階張量 (Eigenvalues for higher order tensors)上的研究。 這項技術現時已應用在生物醫學工程、統計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光譜超圖理論、固體力學、量子物理等範疇。出版方面, 他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超過120篇關於張量的論文。而他撰寫的《張量分析: 譜論與特殊張量》(Tensor Analysis: Spectral Theory and Special Tensors) 已在2017年4月由數學期刊SIAM出版;而另一本著作《張量特徵值及其應用》 (Tensor Eigenval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則在2018年由科學期刊施普林(Springer)出版。
祁教授將會與CIMDA的研究團隊合作進行張量運算(Tensor computing)及優化四元數(Quaternion optimization)的研究,以及它們在信號和圖像處理,和電腦動畫的應用。
欣悉本中心成員成功獲得香港研究資助局設立的優配研究金,我們謹向他們致以祝賀。
獲資助的成員和其研究項目詳情如下:
孫燕妮博士,“RNA病毒株水平組成分析” (Strain-level 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RNA Viruses)
謝旻教授,“受多元退化影響的工業體系可信度分析的新方法” (New Approaches for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ystems Subject to Multivariate Degradation)
嚴洪教授,“超圖模型和相容張量為本的結構自適應CUR分解的大型特徵集匹配” (Matching Large Feature Sets based on Hypergraph Models and Structurally Adaptive CUR Decompositions of Compatibility Tensors)
袁奕萱博士,“由來源可用到無源無監督原型域自適應病變分割” (From Source-available to Source-free Unsupervised Prototypical Domain Adaptation for Lesion Segmentation)
Professor Moshe Zukerman, “遠程通信及靈活柵格光傳輸下的多層網絡切片與虛擬網絡嵌入的可擴最優設計” (Scalable Optimized Design of Multi-layered Network Slicing and 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 Under Long Range Dependent Traffic and Flexi-grid Optical Transmission with Adaptive Modulation)
香港科學園為一眾新進駐的大型研究中心舉行了Inno²開幕禮和歡迎派對。
CIMDA的總監嚴洪教授與高級行政主任吳麗賢女士應邀參加,會晤了行內頂尖的研究人才、投資者、 商界領袖和政府代表,期間互相分享與交流對科研各領域,如創科活動、行內合作、知識交流及高科技產業的觀點與心得。
六月十七日,我們在位於香港科學園的新辦公室舉辦了喬遷聯歡會。CIMDA總監嚴洪教授的祝酒詞不但為聯歡會揭開序幕, 更為我們確立了公司對未來的願景和使命。嚴教授亦對同事們在裝修期間作出的努力表達謝意——讓辦公室明亮又寬敞, 與窗外優美綠化的景色相得益彰。
嚴教授更表示:「這只是CIMDA的第一個慶祝會,但我已在計劃,待設立了子公司並上市後, 我們將會舉辦更多、更盛大的慶會。」這句話讓公司全體成員感到激動又鼓舞。
鄺得互教授的研究「視頻編碼的高效計算理論與方法」(High-efficiency Computing Theory and Method for Video Coding) 獲中國教育部頒發重要獎項。
視頻編碼技術可以減少視頻存儲量和數據傳輸量。它在計算機、通信和互聯網系統中有受到廣泛應用。鄺教授和他的研究夥伴共同研究了一項先進的視頻編碼方法,其方法能提供大比例的數據壓縮和高視頻質量。
欲了解更多有關該獎項的信息,請瀏覽:
嚴洪教授應邀為一百多位優秀的高中生演講,主題為「人工智能:歷史、現狀、未來機遇與挑戰」。 他首先回顧了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歷史發展,包括推論、優化、專家系統、多層感知器和深度學習, 以及它們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和圖像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和決策方面的應用。嚴教授亦分享了他學生時代學習LISP和解決積木世界問題的經驗, 並介紹了他的研究團隊目前的工作,包括: 物體追踪和識別、雙分群演算法、張量計算、細胞成像及肺癌抗藥性。
嚴教授指出,尤其透過其深度學習功能,很多現實世界的問題都可以運用人工智能解決。然而, 這項技術也將面臨許多挑戰。他舉了個有趣的例子:如果想用人工智能辨別不同形狀和不同風格的數字 “8”, 單憑現時數據擬合的分類器設計方法,是不可行的。因此,他鼓勵學生學習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知識,如數學、計算機科學、 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要對基本原理有足夠理解,不要迴避複雜的問題,才能超越現有技術,開發全新的技術。